看《小小的我》时想起很多( duō)年前大学好友和我聊过( guò)的一个问题。
她说她只对( duì)最亲近的人发脾气,但对( duì)陌生的人反而客气礼貌( mào)。那时我还没有二十岁,还( hái)没接触太多的人和事。可( kě)过了很多年以后发现,我( wǒ)和她说的情况也差不多( duō),对本不该忍耐的事常忍( rěn)耐已久,而对最亲近的人( rén)、生活琐事总是怒气冲冲( chōng)。
《小小的我》里最先触动我( wǒ)的场景,是妈妈和女儿的( de)第一次吵架。蒋勤勤饰演( yǎn)的女儿指责林晓杰饰演( yǎn)的母亲,林晓杰恨恨地说( shuō),“你很了解我吗”,我感到心( xīn)狠狠痛了一下。
不知道多( duō)少女生和我一样,看这部( bù)电影看到了自己和母亲( qīn)相处的日常——在我们和自( zì)己孩子还没有到那么激( jī)烈的程度时,我们尚难体( tǐ)会自己孩子是脑瘫患者( zhě)的实际痛楚。但是和我们( men)的母亲,有太多这样摩擦( cā)的瞬间。我指责你,你怪罪( zuì)我,但我们最后不得不平( píng)静和好,当一切争吵没有( yǒu)发生过。我们继续面对生( shēng)活的难题。

林晓杰和蒋勤( qín)勤一定是体验够了母亲( qīn)和女儿的滋味,才能在这( zhè)样普通、朴实的家庭空间( jiān)里,夹起筷子说句句是刀( dāo)的话。女儿嫌弃母亲没有( yǒu)带好自己的儿子,实则怨( yuàn)恨她当年遗忘了自己。母( mǔ)亲以“你并不理解我”反击( jī),想起了苦苦抚养她长大( dà)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但是( shì)中国的母女之间,没有直( zhí)接的感激和愧疚。感激是( shì)对着第三方说的,愧疚也( yě)是对着第三方。母亲没有( yǒu)给女儿那么多的陪伴,于( yú)是给了她的儿子全部的( de)爱——就像把自己的孩子重( zhòng)养一遍。而女儿对小时候( hòu)远离母亲的记忆太深,当( dāng)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又( yòu)重蹈覆辙这样的养育。
——愧( kuì)疚和补偿,像个轮回,不断( duàn)贴上旧的创口,揭开新的( de)伤疤。易烊千玺演的外孙( sūn)就像那层连接器。他一方( fāng)面接收着外婆满溢的爱( ài),一方面追逐着母亲的逃( táo)离。他对自己的认知始终( zhōng)在“我很好、我可以”和“我不( bù)够好”之间摇摆。即使外婆( pó)给的爱再多,只要母亲没( méi)有给到,他就依然缺失。

这( zhè)件事甚至无关乎身体残( cán)疾与否。即使在身躯健全( quán)的人面对自己的父母时( shí),同样的问题也像洪水猛( měng)兽一样反复来袭。那句“ 你( nǐ)怎么就是不认命” ,换个别( bié)的说法,是“你怎么就不相( xiāng)信我的话”、“你怎么就知道( dào)你可以”、“你离开我们一无( wú)是处”、“你为什么要有不切( qiè)实际的梦想、为什么不踏( tà)踏实实做最稳妥的选择( zé)”……全都是伤害孩子的刀。
在( zài)中国父母的眼里,自己的( de)孩子永远是不够好的。不( bù)如别人家的小孩,普普通( tōng)通,有太多苦还没尝到,不( bù)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
林( lín)晓杰演的母亲劝女儿不( bù)要再生孩子,对她来说是( shì)保护,但对女儿来说是强( qiáng)烈的不信任。蒋勤勤饰演( yǎn)的母亲劝儿子不要考师( shī)范大学,对她来说也是保( bǎo)护自己的孩子,但对儿子( zi)来说,也是强烈的不信任( rèn)。 爱,总以这种不信任的方( fāng)式发出信号——与其将来痛( tòng)苦,不如现在放弃。但劝孩( hái)子放弃就是浇灭他们心( xīn)中对自己的相信,同时也( yě)浇灭了他们对自己父母( mǔ)的相信。
最残忍的事,莫过( guò)于尊重并不发生在最亲( qīn)密的人之间。我见惯了你( nǐ)所有的不堪,你也明了我( wǒ)心里的漏洞和底牌。在外( wài)人面前总还能撑一口气( qì),装样子、扮威风、维持体面( miàn),但在最亲的人面前,明知( zhī)你我都不够好,最后总会( huì)撕破脸:是的,我们就活该( gāi)如此糟糕。
《小小的我》借一( yī)个脑瘫患者的日常,揭开( kāi)了多少家庭的伤疤。隐秘( mì)的伤痛和遗憾,就像层层( céng)被涂抹的记忆,试图覆盖( gài),但又不断流出新的血来( lái)。每当吵新的架时,旧的记( jì)忆就像摁不上的盒子一( yī)样自动打开。不堪入耳的( de)话全部跳出来,大家都失( shī)去体面、失去尊严。

孩子蹲( dūn)在行李箱里听到父母谈( tán)论自己的瞬间,像极了日( rì)常职场剧同僚之间背刺( cì)。但人跟人就是这样,不可( kě)能永远无条件地给予和( hé)信赖,总有那么些泄气的( de)时刻,放出心中的不满、嫉( jí)妒和不甘,要填平现实的( de)坑,只能以“假如没有”作为( wèi)借口。
何止是电影里的母( mǔ)亲,我也不止一次想过,如( rú)果我不曾养过孩子,我是( shì)否会过上自己理想的生( shēng)活。我该去哪儿云游,该实( shí)现多伟大的理想,我也想( xiǎng)做个完完整整的自己畅( chàng)游天地,但某些时刻我也( yě)发现,我才是被牵住的风( fēng)筝,总要落下来回头。
也许( xǔ)这些经历,慢慢地就构成( chéng)了我们完整的自己。并不( bù)存在什么分岔小径——假如( rú)我没有生过孩子,假如我( wǒ)没有这些难题,我也会有( yǒu)别的难题。但当下的难题( tí)慢慢成为经历构成了“我( wǒ)”。作为母亲的“我”,作为女儿( ér)的“我”,我消化和自己母亲( qīn)、孩子的关系,也常在梳理( lǐ)自己的过往中,重新去补( bǔ)那些不曾明白的漏洞。
《小( xiǎo)小的我》打动我的,正是这( zhè)种直言不讳。“家和万事兴( xīng)”,向来是做给他人看的漂( piāo)亮门面。关起门来,家家都( dōu)有本难念的经,甚至动辄( zhé)把“经”撕得粉碎。我想起自( zì)己暴跳如雷的时刻,想起( qǐ)和父母无数争吵的瞬间( jiān),我在林晓杰和蒋勤勤、蒋( jiǎng)勤勤和易烊千玺的互动( dòng)里看到了自己——电影像一( yī)个会回放的监视器,残忍( rěn),真实,逼自己低下头来再( zài)痛一次。
可正因为痛过,幸( xìng)福也往往来得更深刻一( yī)些。当外婆听到外孙被录( lù)取时,当母亲看到儿子被( bèi)抢救成功时,那种偶得的( de)幸运,像一场暴雨把泥泞( nìng)冲得一干二净。林晓杰掏( tāo)出她一盒子的火车票,写( xiě)满了具体的付出。蒋勤勤( qín)记得她的“不够用力”,她想( xiǎng)再试一次,不留遗憾。

就是( shì)这样努力生活的人啊,把( bǎ)一点点希望的光照到了( le)我们心底的角落。最后谁( shuí)还记得开头的晦暗呢?“跳( tiào)下去最远”,但他们都没有( yǒu)跳下去。他们始终要回到( dào)那个普通的空间里,做不( bù)得不做的亲人。他们知道( dào)自己和对方都是残缺的( de),但他们必须要给出相信( xìn)。
爱,就是痛过之后再次连( lián)上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