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恐怖喜剧[话题]# #白石晃士发疯美学[话题]# #鬼屋变健身房[话题]# #怨灵克星是暴躁奶奶[话题]# #恐怖片反向操作[话题]# #笑到灵魂出窍[话题]# #2024必看邪典[话题]# #生命力驱魔大法[话题]# #年度最分裂电影[话题]# #家庭伦理鬼片[话题]#
「什么鬼啊哈哈哈!」——这大概是我今年看电影喊得最真诚的观影评价。
当《不幸之家》前半段用阴森老宅、惨黑鬼手、死亡倒计时等日式恐怖标配轰炸观众时,我内心毫无波澜:“就这?隔壁《咒怨》二十年前玩剩的套路?” 然而导演白石晃士显然深谙当代观众的反骨心理——你以为他要吓你?他偏要逗你笑到灵魂出窍!
#### 【恐怖片?不,是昭和热血番!】
电影前半段堪称“日式鬼屋死亡流水线”:搬家→见鬼→死人→尖叫→再死人→尖叫。正当我准备为神木家团灭点蜡时,画风突变成“奶奶带孙逆袭记”!老年痴呆的奶奶突然觉醒,嘴里念叨“生命力才是驱魔神器”,拉着孙子狂练太极拳强身健体。这一刻,恐怖片秒变《热血高校》番外篇——原来打败怨灵的不是符咒,是骂脏话的底气和早睡早起的自律啊!
#### 【导演的“精神分裂式”美学】
白石晃士这次彻底放飞自我:前半段致敬《咒怨》的压抑窒息,后半段却让角色们上演韩式复仇+港式无厘头驱魔大杂烩。仿佛导演在挑衅:“逻辑?那玩意儿能下饭吗?” 这种割裂感精准戳中年轻人的叛逆G点——谁规定恐怖片不能笑着看?生活都这么苦了,不如和怨灵一起蹦迪!
#### 【暗黑童话里的亲情真相】
剥开疯癫外壳,《不幸之家》内核竟是个“东亚家庭伤痕文学”。恶灵小百合因原生家庭虐待化为怨鬼,而神木家却在绝境中爆发出扭曲又真实的亲情:奶奶用市井智慧对抗超自然、孙子从懦弱废柴变身“鬼见愁”……尤其那句“人的活力比怨气更有用”,简直是送给当代躺平青年的另类鸡汤——与其怕鬼,不如先治好精神内耗!
#### 【争议与封神,只差一个脑回路】
不可否认,《不幸之家》用疯癫解构了类型片的陈规:
- 恐怖片一定要吓人?它偏用鬼屋讲家庭伦理;
- 驱魔必须端庄神圣?它让奶奶骂街骂到鬼自闭;
- 主角必须智商在线?它告诉你“莽就完了!”
如果你受够了流水线恐怖片,不妨试试这份“日式发疯料理”——前半段提神醒脑,后半段笑出腹肌,最后来一句北野武暴躁的人生哲学:“只有一次的人生,拿出干劲来啊!” (顺便学套太极拳防身,血赚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