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从题材上来说,是一部“现实类奇幻喜剧”,名字是我编的。

熟悉俺的老铁可能知道,我在影汇社网做过一个豆列(片单),叫做“ 奇幻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还是刚来影汇社的时候列的,里面收录了很多现实奇幻喜剧。并煞有介事的分了类,包括了时空系、变身系、神力类、道具辅助等,但已经“停更”很久了。
为什么列这个片单,因为俺喜欢这类型电影,想做一个归纳。停更的原因很也很简单,不是懒,而是这几年同类电影越来越多了,每年都会有好几部,往一堆喜剧片里扔块砖头能砸中好几个,再归纳感觉意义不大了。
现实类奇幻电影的增多,也从侧面反映一个现实—— 大家生活越来越苦了。
所谓吃啥补啥,如今大环境下,这类造梦向、或者给观众一个发泄机会的亚类型片,就多了起来。
单说2025年,加上本片华语同类电影就有四部了,这还没算外国片,这么说吧,就连2003年的换身类喜剧电影《辣妈辣妹》今年都出续集了,可见“生活变苦”不仅仅是咱们的专利,全世界都一样。

因为这类电影的功能,除了喜剧片的定位之外,还会给到观众两个完全相反的情绪价值。
一般来说,观众去看这类电影的目的,是为了放松,潜台词是有点逃避现实的感觉,在电影里感受一下生活的“跃迁”;而看完电影之后,或多或少能对各种颓然的现状建立一些信心,用鸡汤一点的话来形容就是“给你一个面对生活的勇气”。
电影发生的故事全部基于日常,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是对现实的幻想寄托,而故事角色正是经历了这些超自然现象之后,重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结果都是会改变人物的生活态度。这种经历,就会与观众产生“共振”,至于能“振”出多少,还要看影片的水平如何。
就说这部《奇遇》,片名即内容。
从我给该类作品的分类来看, 该片算是把变身系与时空系拍在一起 ,有点整合的意思。

“变身类”,就是魂穿或身体互换,目的给角色制造一个新身份,由于突如其来的变化从而产生阴差阳错的结果,这类“错位”效果作用于角色本身;而“时空类”,说白了就是穿越,错位效果是作用于周边环境。二者在制造主要戏剧冲突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但《奇遇》说了,我两个都要。
一场流星雨,让43岁的黄遇奇与18岁的自己灵魂互换,还彼此到了对方的年代。同类电影我也看过不少了,如此“双穿”设定,算是旧瓶装上有点意思的新酒。
这不是贬义词,毕竟同类剧作模式太成熟了,在生活向的故事里用奇幻元素制造戏剧冲突,实际上有点“偷懒”的意思,正因如此才使得剧情容易展开, 但凡这类故事,拍出新意可能欠奉,但更难的是拍砸锅。
中年人与高中生的互换,突出的是心理年龄与身体年龄之间的错位。

让高中生给老师递烟与同学父亲平起平坐、让中年人在单位里与昔日好友如今老友称兄道弟,外形与行为形成的强烈反差给影片带来了很多喜剧效果,同时也带来一些换位思考。
生活疲于奔命,工作上被PUA,在被社会磨砺多年的黄遇奇,已经变成一个对现实妥协,没有生活目标的人。
简言之,没有梦想。
电影也很应景的设定了跑步夺标的噱头,18岁的他是有着现实目标的,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个剧情设定的基础上,电影也很顺畅的过渡到本片第二种“超现实”设定上,时空穿越。
让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回到一个他曾经有目标的年代中,他是否还会继续自己未竟的目标呢?

《奇遇》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里,“双穿”的特色,是将角色的错位,比较丝滑过渡到环境错位上—— 一个被环境改变的人,他想要改变这个环境。
互换身体之后,来到未来的他,依然把跑步当作目标,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把能量愿景寄托在同样喜欢奔跑的儿子身上。而回到过去的他,觉得跑步夺标是一种小孩闹着玩的,还是要借着“先验论”的基础,干一番大事业,只可惜来得太急,彩票号码忘背了。
用聊天软件可以跟自己对话,也是影片一个有噱头的设定,来到对方世界之后,都认为“你当年/未来不能这么干”,进而开启了互相规划人生路线的模式,确切地说是在过去的中年人对在未来的少年人进行指导(咋这么拗口啊)。
因为知晓某条商业街未来会开发,所以他放弃了奔跑,抵押贷款把自家小店运营开在了那里,寄希望于逆转未来;由于对金钱和友情的看法比较单纯,所以拒绝了老板表面上让自己入股实际上是挖坑的举动,从而专注让儿子继续奔跑。
本来一切都会朝着各自预期的方向发展,但坏就坏在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下,最初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

43岁的黄遇奇已经丧失了生活目标,他回到过去唯一想做的就是改变生活,但43岁的人生阅历在18岁变成了负累,认为“金钱才能维系关系”的理论失灵了,他与朋友渐行渐远,回过头发现,失去的比得到的还要多。
18岁的黄遇奇本身有着坚定的目标,可以生活的更好,但来到未来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缺少人生阅历,在18岁的冲动与热血的驱使下,本着帮助朋友的目的,反而让自己滑向深渊。
无论魂穿还是时空穿,这类电影的大前提都是环境不会变化,改变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电影的过去时间线设置在1999年,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千禧年交替之际,是我国经济腾飞的起点,在未来一段时间,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心,会发生位移。
电影中加入于洋饰演的任日天与马旭东饰演的李盼盼这俩主角身边的好朋友,也是对比与反衬,一个看中友情,一个看中物质。

我们中的多数人只会在理想与现实中选择最现实的物质生活,精神早已被生活压迫的连苟延残喘的力气都没有。大家放弃最原始的追求,如同对待自己的曾经的青涩和幼稚,当换位之后,物质与情感发生了冲突,电影前半段的戏剧性出来了,后半段的现实感也有了。
向来比较务实的华语电影,当电影角色受困于现实生活,电影的故事就是角色去打破困境的过程,只不过这类作品是通过奇幻的方式让角色走了“捷径”,最后发现行不通,又回到原点。
影片用对比、错位、反差等手法,制造出了不少颇具生活气息的笑料,角色所遇到了种种困境,也是现实生活的镜子。该片在演绎小人物心态的同时,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的意义,金钱的地位,亲情元素等放置在时代语境下探讨。
电影最终回归的情感共鸣,却是简单,执着,善良这些更为真实而感性的东西。
但并不是单纯的说是初心战胜了现实,我觉得这是该片“双穿”格式下,以往作品少见的一个地方。没有刻意去否定一个过去/未来的自己。

比如角色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
18岁的黄遇奇当年由于冲动,落入了圈套让他失去了奔跑夺标的机会,导致人生境遇发生改变。但魂穿之后,他靠着自己“过来人”的身份,用一种比较圆滑且有趣的方式,摆平了那三个杀马特,为自己争取了夺标的机会。
来到未来的18岁少年,用自己的热血和单纯,撞破了尔虞吾诈的物欲世界,让自己没有落入金融陷阱。
他们的困境,如果纯粹是在现实中,角色不可能找到突破困境的答案的,反而换位之后,却柳暗花明找了解题思路。
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一味的向往精神世界,都是不对的,二者还是要经过权衡的嘛。

两个时代的自己,都有各自的困境,但也都有优点。少年有少年的好处,谁不想年轻,但过于冲动和单纯;如今人到中年虽然颓然,但人生阅历能让自己看明白很多事情。最起码,还娶到了少年时代心仪的女孩。
这类电影, “喜剧”是风格,“奇幻”是起因,“改变”是主题与内涵,而“现实”永远是基调。
可见,电影还是理想主义,并试图以这样的荒诞的方式来为冷酷甚至残酷的现实提供一丝温暖,这种理想主义和温暖的情怀是这部电影、甚至是同类作品的特色。
《奇遇》是一部轻松的奇幻电影,基于同类作品的格式,能把比较说教的大道理,全部消解到奇幻的趣味性设定中,可以产生要么顿悟人生、要么怀旧青春,要么重拾情感等主题。
但还是那句话,现实类奇幻电影,用奇幻反映现实是一条“捷径”。而且故事模式早已被开发殆尽,虽然该片的双穿设定还算是给出了新意和诚意,但整体依然是旧瓶装新酒。电影不是补药,最多属于开胃菜,营养不高,但滋味还是不错的。

奇幻只是电影的造梦,给我们颓然的现状一点点调味剂,我们都没有逆天改命的能力,你改变不了环境,有时候也不得不被环境所改变,那么就要学会与环境共存。
那个“奇幻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豆列,还是要重拾继续更新一下啊。